2011/07/08

2011/06/25

小門地質館

小門嶼位於澎湖縣西嶼 (漁翁島)北側,面積為0.5121平方公里,素是西嶼鄉唯一有居民的離島,小門橋(跨海小橋)與西嶼島連結,澎管處在此建有停車場,環島步道等相關設施,成為澎湖縣著名的風景區;小門嶼舊名「丁字門嶼」,有「吼門之珠」雅稱,在小門橋未興建前,往來小門嶼,均由兩山丘間的小路出入,這條路如同村中小小門戶,因而稱此嶼為「小門嶼」。
小門觀光發展由鯨魚洞的海蝕門而起,北方山丘上櫛比鱗次的菜宅,因海岸玄武岩地形發達,層土結構豐富,宛如澎湖地形的活教室,因此政府特選定小門做為地質展覽館設置地。小門地質展示中心位於小門風景區入口處,於2000年4月開始興建至2001年4月完工,全館面積約為498平方公尺,在資源保育與開發建設平衡原則下,以因應遊憩活動需求及宣導環境永續理念。2010年,為充實地質館的展示內容,澎管處陸續完成外部空間遮陰廊道、內部解說資訊、出口區電視牆、木質休閒座椅、展示面板增設及天空彩繪噴漆等內裝整修,於2010年12月中旬重新開放。重新裝修的地質館以澎湖地質地貌及小門嶼獨特島嶼風情為佈展理念,將全館區分為澎湖地質區、小門地質區、小門模型區、地質觸摸區及地質影像區等5個主題區塊,富饒觀賞及教育功能。
小門地質館參觀資訊:
(1) 服務時間:AM08:00-PM17:00
(2) 洽詢電話:06-9982988
(3) 預約導覽:於參觀前1日,電話預約申請館內解說服務。
(4) 定時導覽:現場導覽場次,請向服務台諮詢。
(5) 注意事項:
‧ 勿大聲喧嘩或使用擴音器,尊重他人的參觀品質。
‧ 禁菸、禁食檳榔及口香糖。
‧ 請勿攜帶寵物、危險物品進入館內。
‧ 請勿任意觸摸展示物品。

此篇文章刊載於西嶼鄉訊漁翁島第12期 p56~p57

2011/02/12

2011/01/26

牛心山風采

古為澎湖八景之一的牛心山,遠遠望去外形酷似牛心,故名。古早年原是與西嶼鄉分離的玄武岩方山地形,後經海水堆積作用和陸地相連,是一陸連島。也是小型的玄武岩方山地形,地質結構為標準的漁翁島層,兩層玄武岩層間夾著一層砂岩、頁岩,是西嶼鄉主要的地質結構,地質與地形均具有特色。山峰底下全被銀合歡圍繞,只露出峰頂的玄武岩柱,此處寸草不生,讓整座小山丘外型成黃、綠兩種不同的顏色,在藍天襯托下格外搶眼。在夕陽餘暉下,牛心山頂天空上變化著詭譎的光影,別名「魔鬼山」。
往牛心山的公路上有兩條,分別是大菓葉至赤馬、內垵的濱海公路。濱海公路沿路風光幽美,入口可由橫礁村進入;另一條為203縣道,內垵國小後左轉的鄉道。往牛心山的道路是眺望澎湖內海、馬公港、大倉島等的絕佳地點,牛心山下的海灣,稱為牛心灣。
牛心山東側海蝕平台上有熔岩交會的痕跡,並有兩個十分漂亮的石滬,該石滬屬赤馬村楊家所有,雖然漁群擱滬情況不多,但楊家後代前社區理事長楊文燦先生,目前仍舊會在每天退潮時,前往「巡滬」。石滬南側也有立竿定置漁網,隨時也可見三五釣友在此「踢圈」,可知該附近海域漁業資源之豐富。牛心山北側道路旁,可見一條古道「馬車道」,該馬車道可直通五孔頂。
牛心山腳下曾是赤馬村的公墓,所以略顯雜亂,但該公墓的墳墓已訂有編號列管,期盼諸「先民們」能早日進駐納骨堂,還大地一片淨土,藉以提昇觀光價值,亦可恢復牛心山四季風采,「牛心山」佇立於此,將是一片十分奇特的海岸風光。

此篇文章刊載於西嶼鄉訊漁翁島第11期 p58~p59
牛心山
五孔頂看牛心山
牛心山下石滬
立竿定置網
海蝕平台
馬車道

2011/01/25

專心一點

一推進洞